返回首页

辽西走廊面积?

来源:www.bhous.com   时间:2023-09-05 04:13   点击:8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辽西走廊面积?

河西走廊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窄各处不等,由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最宽300千米。面积8.9万平方千米。海拔一般1100~1500米。

二、辽西走廊是哪里?

亦称榆(渝)关走廊。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市与河北省山海关之间,东临辽东湾,西依松岭山,西南—东北走向,长约185公里,宽8~15公里。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中文名:辽西走廊

别名:榆(渝)关走廊

位置:辽宁省锦州市与河北省山海关之间

长:约185公里

宽:8~15公里

三、锦州辽西走廊地形?

辽西走廊(LiaoxiZoulang)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辽宁省粮食和水果产区之一。位于省境西部锦州至山海关间沿海狭长地带,长180公里,宽20~30 公里,为东北—西南走向的海蚀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由海拔500 余米降到50 米以下。低丘突出平原上成为孤峰或延伸入海形成半岛和岛屿。海岸线长330 公里。

?

四、为什么叫辽西走廊?

因为辽西走廊是一条连接辽宁和河北两省的通道,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西部,呈南北走向,是历史上较为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该地区自秦代开始就是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地带,漫长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被誉为“辽西文化廊”。因此,该地区被命名为“辽西走廊”。相关的历史资料及地理位置也证明了这个名称的合理性。

五、辽西走廊有堤坝吗?

没有。

辽西走廊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位于省境西部锦州至山海关间沿海狭长地带,长180公里,宽20~30 公里,为东北—西南走向的海蚀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由海拔500 余米降到50 米以下。低丘突出平原上成为孤峰或延伸入海形成半岛和岛屿。海岸线长330 公里。

六、辽西走廊北面山脉?

在辽西走廊北面山脉是燕山山脉。

燕山山脉东西最长约420千米,南北最宽约200千米,。只有辽东湾西岸,有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狭长平原,这就是辽西走廊。

辽西走廊约长约185公里,西南起点就在山海关,东北终点是辽宁锦州,一侧是辽东湾,另一侧是燕山山脉的支脉松岭、黑山。

七、辽西走廊向东扩展的原因?

辽金之前古人长途旅行的足迹并未穿过辽西走廊。秦灭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大修驰道,这里只开辟了无终(天津蓟县)至碣石(葫芦岛绥中),其间的榆关(山海关)至碣石正是辽西走廊的最西段,也就是说,秦时辽西走廊并未贯通。秦汉至隋唐各朝,从中原到东北的主要路线是出榆关再顺大凌河谷经建昌(现葫芦岛所辖)、朝阳转而向东,跨医巫闾山到东北重镇辽阳。缘何如此?辽西沿海丘陵起伏,岩体广布,人烟稀少,虽有草丛毛道,仍处荒漠闭塞状态,既无重镇又无要塞,又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游牧为主,居民分散,没有较长久的地方政权,地方官吏不过是臣服中原朝廷的民族首领,朝廷和百姓没有打通辽西走廊的要求。而大凌河畔人烟稠密,柳城(朝阳)是西汉辽西郡重镇,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成为东北的繁华地区,营州(朝阳)是唐朝辽西政治经济中心。古人利用河岸道路发展了社会经济。公元207年,曹操平定乌桓从柳城班师回朝,走的就是这一路线。

开拓辽西走廊通道始于辽而发展于金。契丹建立大辽国后,侵占了燕云十六州直逼黄河,辽西已成辽国腹地。辽军从中原俘获大批汉人,安置于辽西做奴隶。汉人从事手工业生产,开荒种地,建立城池。辽西走廊土地的开垦,促进了道路的开拓。公元947年辽灭后晋,押解晋出帝石重贵流放到东北走的就是辽西走廊,“癸卯,帝与皇太后李氏俱北行,过蓟州、平州至榆关沙塞之地,又行七八日至锦州,又行数十程,渡辽水至黄龙府,即契丹所命安置之地”(《旧五代史少帝重贵记》)。这是从山海关直通锦州的最早记载。

后来,东北的女真建都会宁府(黑龙江阿城),与宋协议灭辽。只是两国有辽相隔,人烟稠密商旅不绝的繁华地区如凌源朝阳等又尽被辽设卡堵截,宋与金的使臣们不得不采用了防范松弛的辽西走廊通道。协议成功后,金兵大举南下,走的就是辽西走廊。1122年,金兵攻陷辽的中京(内蒙宁城)直取燕京(北京),东北尽被金占。1124年,金太宗下令,至京师(上京会宁府)至南京(北京)五十里置驿,至此,辽西走廊通道纳入国家管理。参加金太宗完颜晟登极大典的北宋使臣许亢宗在《奉使行程录》中写道:“由榆关东北傍海行,经迁州(山海关附近)八十里至莱州(绥中前卫),八十里至隰州(兴城东关驿),八十里至桃花岛(兴城菊花岛),一百里至红花务(连山高桥附近),九十里至锦州,八十里至刘家庄石山站附近),经由十三山下,一百里至显州(北镇)”。又说:“出榆关以东行,南濒海,北限大山,尽皆粗恶不毛,至山,忽峭拔摩空,苍翠万仞,全类江左,乃医巫闾山”。1184年,金世宗完颜雍从燕京回会宁府,辽西走廊各州县,尽皆治桥修道,路况大好。

辽西走廊通道完善于明清。明初,辽宁西部除辽西走廊外全为蒙古势力范围,民族矛盾日益激烈。洪武十四年(1381年),魏国公徐达在河北与辽宁交界处创建关城,设山海卫,始名山海关。“关外”也就是山海关以东的地方,人们习惯叫做“关东”。山海关以东包括现今辽宁省大部,又称辽东。山海关设有东西南北四门,东门叫“镇东”,即“天下第一关”门,东门外即属辽东,是关城重点防区,威远城八里堡等城堡墩台罗列,紧紧护卫着东门,警惕地注视着东方。山海关的位置,恰好处于辽西走廊西端的咽喉之地,像一把大锁,牢牢锁住从东北进入华北的陆上通道,难怪古人称颂: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1442年明王朝又下令修筑边墙,巩固辽西走廊安全,保卫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地位。修筑边墙之后,东北各地经朝阳入中原的古道再不能随意通行,辽西走廊作用凸显。同时,朝廷进一步加强辽西走廊的经营管理,鉴于绥中与锦州之间相距三百里而无州县,不利防务,遂决定“在曹庄汤池之北,建立卫治,赐名宁远”,使得这里又多了一座要塞,多了个经济中心。并且在山海关到锦州沿线广设屯堡烽燧,各卫间遍设驿站。重要的卫所驿站从西到东分别是:广宁中前所(绥中前所)、广宁前屯卫(绥中前卫)、广宁中后所(绥中)、宁远中右所(兴城沙后所)、宁远卫(兴城)、连山驿(连山)、宁远中左所(连山塔山)、杏山驿(锦县杏山)、广宁中屯所(锦县松山)、广宁中左屯卫(锦州)。星罗棋布的防卫设施,使辽西走廊成为名符其实的交通要道,商贸兴旺,客旅不断,住户日增。

满清入关后,清廷将东北视作“龙兴发祥之地”,这里还有陪都盛京和皇陵,有皇家田园参场,中原与东北的往来更加频繁,辽西走廊通道也更加完善。它的拓展和完善,使得昔日的大凌河谷通道失去了当年风采,有些路段已然淹没于荒草之中。

八、什么地处辽西走廊的什么?

什么地处辽西走廊哪。

在河北省山海关和辽宁省锦州市间,是两地之间的沿海狭长地带。长180千米,宽20辽西走廊30千米。北靠松岭,南濒渤海。地势由西北海拔500余米降至东南的50米以上。残丘或为突出在平原上的孤峰,或伸入海中成为半岛和岛屿。华北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京哈铁路和京沈高速公路经此。

九、辽西走廊能绕过去吗?

以现在的建设能力,辽西走廊完全可以绕过去。尽管从华北通向东北,辽西走廊是一个平坦便捷的通道,在古代除了这一个通道比较方便以外,其它地方都是崇山峻岭。一道燕山,阻隔了人们的出行。但是时代不同了,人类开山达海的本领越来越大。小小的高山不是危途,现在我国已经修建了许多高速公路和铁路绕道河西走廊,穿燕山达东北,早已是天堑变通途了!

十、辽西走廊到底有多厉害?

军事重地,比较厉害 。

古代,陆路不发达,东北与华北之间的陆路,主要就是辽西走廊。因为这个原因,辽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东北地区如果有强大的势力打算入主中原,不拿下咽喉之地的辽西走廊,那就只能在梦里想想而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