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有40多幢堂楼屋,系明清古建筑。其中九世堂与儒林堂两幢最为古老,州牧第和志承、诒燕两座门楼别具艺术风格。村东有青云桥,地处桐庐至富阳通衢要津。桥名出于明代姚夔《杂咏》青云桥记。现存石梁平桥建于清光绪年间。村东南有抗日纪念幢。1940年国军第七十九师二三五团在景山岭堵击日本侵略军,深澳、环溪等村千余人支前参战。日本侵略军败退,此役有抗日将士156人阵亡。村西南鸡足峰下有天香寺,建于元至治年间,其地风景优美,为著名古刹,今遗迹尚存。村东北黄山腰称静云仙境,上有神农殿。供奉之神原为天生顽石,民国时期更为樟木雕像,2012年复改为泥塑,并于偏殿供奉观音菩萨。村西北隅有黄程庙,原为邻近八村土地神社,元宵和十月二十一日各村轮年值社,演戏酬神。1954年庙宇改办粮站,秋社演化为村节,做生祝寿非常热闹。村北天子岗,据清《桐庐县志》记载:东汉孝子孙钟(东吴大帝孙权之祖父)葬母于此,后人名孙钟葬母处为天子岗。山形奇特,裸露的山体呈人形,又似鸟兽状,历史上曾是登高游览胜地。天子岗上有国公坪,俗呼小天子岗,此处产一种名“九节兰”的兰花。春夏季节兰花盛开时,香溢山岗。
求南澳岛详细旅游攻略
岁月悠悠南澳岛英雄故事代代传颂 暑期悠游、渡假休闲、避暑游憩,登上渡轮乘风破浪跨海前进东南屏障闽粤咽喉之称的 “南澳岛县”,主岛面积128.3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600平方公里,现有7万多常住人口,民风淳朴、富而好礼,具有山、海、史、庙之特色,参观历代总兵府、郑成功招兵树、民族英雄砍竹举义处、雄镇关、国姓井、南宋古井、长山尾礮台、清戍台澎将士墓等古迹、寻觅古战场、练兵场、藏金洞、浏览青澳湾、云澳湾、深澳湾等名胜寺庙栈道古物,登上金银岛寻宝,思古幽情、情人雅致、倘佯海边、阳光沙滩、日出夕照、波澜壮阔、滔滔海浪、白鹭海鸥、游泳戏水、深潜捉虾、晚霞夜景、砌茶品茗、龙虾海鲜、畅饮啤酒、谈古论今、歌咏吟诗,缅怀先烈、英雄、枭雄、少君、老臣、总兵、将帅、义师、水军、文豪、墨客、商贾、海盗、武士、浪人、渔夫、古战船,乃人生一大乐也。
清源支裔 天柱山峰峦起伏海拔1033.5公尺,耸叠横亘,矗立地跨南安市与永春县交界处,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郑昭十世孙避元乱迁居泉郡西坊〈闽南语俗称西向、西上〉,后裔支衍三派。永春夹漈郑氏族谱载:其始祖郑昭,字元质,西晋年间由光州固始入闽,初居兴化府(今莆田),后先迁漳州,二迁泉州,三迁德化,四迁南安十二都广信林,又因兄弟分家,五迁入永春夹漈。 郑成功先祖繁衍於泉州清源山之西北峰方向,即天柱山南安十二都广信林〈今属南安蓬华镇华美、黎明村〉及永春十二都集庆乡安平里(今属永春仙夹镇夹漈、东里村)一带发现先祖祖坟,并不足为奇。 南安郑氏石井宗谱序记述:夫我郑自唐光启间入闽,或居于莆、于漳、于潮、于泉,是不一其处。石井郑氏谨存的一本《石井本宗族谱》,系郑成功父郑芝龙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所修,在其谱序中云:石井郑氏元末所建祖祠至明嘉靖年间,因倭寇侵扰而“祠宇坠于寒烟,谱系毁于兵燹。一本菀枯,几听于不可问,说明修谱时,因缺乏有关史料,渊源问题已难考据。 安溪御屏郑氏族谱亦载,唐光启元年(885年),其入闽始祖郑凝远(字可远)随王潮兄弟入闽,后统戍南安桃林场,开基永春县姜莲坪上,传至四世郑都巡开基鹏翔东门。 安溪西坪赤水郑氏族谱载,郑氏先祖世居荥阳郡,唐光启元年(885年)合十大姓即郑、陈、林、洪…从王审知三兄弟渡江入闽。始祖郑威乃南宋太子太傅、御史、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居侯官(福州)玉田,因战乱而四散他处,其裔郑漳自玉田而居龙岩(今大田县桃源)。 一部来自漳浦六鳌营里的古谱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揭秘,漳、泉两地郑氏是亲兄弟。这是一本极其珍贵的史料,翔实记载了漳州古县、漳浦旧镇港、漳浦埔尾等地郑氏与南安石井郑氏系同祖兄弟,且溯源追远,为郑成功高祖及远祖之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找出郑成功高祖郑琳之与远祖郑昭,经过专家们讨论介绍,从郑氏宗族史及郑樵后裔郑玉书的郑氏迁居各地诸始祖表中新发现的记载,和营里郑谱的有关渊源出处记载相吻合。 郑氏后裔在漳州发现的一部漳浦营里郑氏族谱,其“家谱小引”中,多次提到了南安“双路口”这一地名,称其先辈是如何从那儿走出来,“负骸而走,自泉至漳,由漳而浦”,还标明了双路口就在清源山的西北峰方向。该族谱中还提到郑成功曾往漳浦叙其亲,“盖清源之支裔”,怀想起了故乡的“社稷坛”和元宵节张灯结彩的热闹景象。 这一珍贵记载引发了诸多郑氏族人关注,前往南安广泛展开调查。经过多方寻觅,“双路口”被证实就在南安丰州社坛村。一位长者说,丰州社坛村应该就是漳浦营里郑氏族谱里描述的南安“双路口”,从那边望向清源山,恰是西北峰,与记载吻合。 熟悉丰州地理掌故的王赞成先生说,社坛郑氏祖厝前系一条古道,古时一头通往永春、德化的山路,一头通往泉州沿海的海路,故被称为“双路口”。 如果说来自漳浦的族谱让人们找到了郑成功更早的先世,那么来自永春的一本族谱更是迄今为止发现追溯郑成功先祖入闽情况最详细、最早的一本重要族谱,再一次印证了丰州走出武荣郑氏之说。永春郑伯恭先生辑录的该族谱内记载:“吾祖谙于军旅之事…吾祖率部驻守丰州社稷坛,并屯田自给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