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好奇,有些感慨...
-
合肥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沿路两旁一个接一个的新楼盘。
听开车的师傅说,机场旁边的楼盘房价都一万多了,楼盘都是近年来的产物,房价也是这两年涨起来的。
我们这次下榻在据说是位于合肥新区的白金汉爵大酒店。
尤其24小时自助餐厅,对我这种自由派来说,实在是太爽了。
-
同行者说感觉有点土豪的样子,缺少的是一线城市那种“低调的奢华”。
-
直到后来念研究生,一日之间竟然发现同学中有很多来自安徽的俊男靓女。
同窗相处,慢慢对安徽的同学们很有好感。
总的来说,很有文化气息。男生们温文尔雅,女生们娟秀贤淑。
就像俺当年在迎新晚会上唱的那首歌:乡里妹子进城来! 哈!
-
我们来到了合肥市区的步行街。据说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景点:
那条步行街还比较宽敞,两边当然基本都是各色商铺。吃喝玩乐,一应俱全。
-
李府是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家宅,看地址是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中段208号。资料介绍说这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
李府大门看上去并不怎么气派,进入以后才感觉它的不一般。
我们一便看着资料介绍一边浏览着...
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过厅、中厅以及内眷所住的走马楼。
进入大门,行数步即到过厅。厅正中是座屏风,上方高悬一块匾额,上书“钧衡笃祜”四个字,钧衡,比喻国家宰相一类重臣;
笃是厚的意思;祜是大福。意思是李鸿章官显福厚。
这四个字是李鸿章七十大寿时光绪皇帝御笔所赐,以褒奖他对大清帝国的功绩。
-
过厅过去为来客稍候,待佣人通报后再入中厅与主人会面之处,现兼作展厅之用。
厅内展示与李鸿章有关的各种图片、资料和实物。
展览分为好几个部分:
“李鸿章的青少年时代、李鸿章与淮军、李鸿章与洋务运动、李鸿章与外交以及毁誉参半的一生”等。
-
-
中厅又称福寿堂,堂高9米,据说是现存江淮地区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厅堂。
每扇格门上都雕有造型精美、典雅的图案,房梁全是斗榫,不用一枚钉子。
大梁两头都雕成象头形,寓意吉祥(象)。
东西两厢是李氏后人的书房,清雅疏阔,青砖漫地。
-
资料介绍说:
中厅的正中,四根木柱正好构成一个开间,木柱的一左一右,各为一个开间,加上东西两面厢房,形成了明三暗五的格局,颇具江淮地区富宅的建筑特色。
东厢房是书房,里面的博古架称为“过桥式”,左右两部分正好可以重合在一起,出自中国古代阴阳互补理论。
除了主要的院子以外,旁边还有一个侧院,不知道是不是给佣人住的的地方。
-
-
看介绍,李鸿章故居建于19世纪末。
故居当年规模很大,许多人用“李府半条街”来形容李家住宅群的恢弘气势。
改革开放后,合肥市政府对李鸿章故居采取保护措施,在原地修复重建,成为如今大家看到的模样,只是现存规模已不到原来的十二分之一。
-
-
很喜欢浏览这种有文化气息的古宅。
遗憾的是,每次都是时间匆匆,真的很难尽兴,更不可能领略其中的厚重文化和历史渊源。
只能算是到此一游了。
......
游览完步行街,我们前往包公祠景区。
两个景点相隔不远,步行一会儿就到了。
-
-
这个包公祠的全称是包孝肃公祠, 简称“包公祠”。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环城南路东段的包河公园内。
"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这里首先是一个公园,走进去的沿途中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还有荷花池,岸边垂柳...... 环境优雅,景色宜人。
-
-
看资料介绍,这是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故名为包公祠。
包公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
主建筑是包公亭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
亭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
-
-
关于包河和包公祠,据说还有一个传说:
仁宗皇帝封包公为龙图阁大学士时,还将半个庐州城赏赐给他,谁知包公却说:
“臣作官是为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是为了请赏,所以我不要。”
仁宗听了暗暗称赞,但又觉得一点不赏赐,心里又过意不去,于是就说:
“那就把包家门前那段人工河赏赐给你吧!”
包公想:河不比田地,不好分,不好卖,富不了,也穷不尽,就谢恩接受了。
......
后来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说法,世上的藕,丝都很多,而且藕断丝连,可是包河里的藕,丝却很少.
人们说:这是因为包公无私的缘故。
-
-
此外,包公祠里还有其他一些景点,如“直道坊”和“清心亭”等。
包拯《题郡斋壁》里有诗云: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他认为清廉是治世的根本,正直是为人的准则。
想起进大门时看到的,包公祠门前挂着许多诸如教育基地之类的牌子。
确实,这里不仅是一个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也是寓教于人的好地方。
-
-
半天的时间很快过去,我们打上出租车回归酒店。
一路上出租车师傅和我们攀谈着,介绍着安徽的特色景点和小吃。他说合肥还有两处景点值得一去,一个是"三河古镇",一个就是号称国内四大名湖的"巢湖"。
因为会议还有两天,我们欣然感谢师傅的推荐,准备忙里偷闲,再找时间外出一游。
-
(头条号:小一时空 原创。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