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河南省要发展乡村旅游和什么旅游?

74 2024-03-16 08:25 admin   手机版

一、河南省要发展乡村旅游和什么旅游?

河南省要发展的旅游项目除了乡村旅游以外,还有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历史遗迹旅游等。河南省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具有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文化旅游方面,河南省有众多的文化名城和古代遗址,如河南的洛阳、开封、郑州等,这些地方拥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生态旅游方面,河南省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比如,嵩山、云台山、黄河壶口瀑布、大别山等自然景观吸引了许多爱好户外活动和自然风光的游客。

除此之外,河南省还有世界遗产地龙门石窟、云台山石窟等著名的石窟艺术遗迹,吸引了众多的艺术爱好者和学术研究者。

总之,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河南省将继续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也注重发展其他形式的旅游项目,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并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河南省旅游发展态势

河南省旅游发展态势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探讨。

河南省旅游资源概况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省内拥有众多世界级文化遗产,如龙门石窟、白马寺、少林寺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此外,河南省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如伏牛山、三门峡水库等,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政府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产业的升级。同时,河南省还制定了一系列旅游扶持政策,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参与到旅游业中来,促进了河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河南省旅游业发展仍将保持良好态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河南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将继续吸引更多游客的到访。同时,随着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兴起,河南省将不断推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三、旅游发展历史?

一、古代旅行和旅游(1841年以前)的特征:

1、古代的旅行、旅游动机更多的与物质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联系。

2、因而,古代旅行、旅游活动往往与通商贸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隶主、封建帝王的巡游活动相结合,其中,宗教朝圣占远行游历的较大比重。

3、以欧洲人为代表的探险、考察旅行相对发达,但具有物质占有和殖民文化倾向。

二、近代旅游(1841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具体特征:

1、旅游者人员构成的多层次。

2、旅游动机中消遣娱乐成分增多。

3、旅游活动空间的拓展。

4、随着旅游业的问世,在旅游保障制度层面上也开始全面推进。

5、旅游业产生了一定的关联带动效应。

四、庄园旅游发展特点?

特色庄园模式以产业化程度极高的优势农业产业为依托,通过拓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等功能,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组合,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促使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特色庄园模式适用于农业产业规模效益显著的地区,以特色农业的大地最观、加工工艺和产品体验作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休闲、体验等旅游产品,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产业延伸产生强大的产业经济协同效益。

五、旅游发展目标分为?

《纲要》提出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目标: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

六、如何发展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目标。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游理念指导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旅游可以加快城乡之间的互动融合和统筹发展,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互动交流,用“全域旅游”的理念来指导一个区域内的旅游业发展,在布局上将更为合理。

(一)战略规划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国有184处5A级旅游景区;12 163家星级饭店(其中四星级酒店2 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14.11亿元。但尽管如此,我国的旅游业仍存在散、小、发展不均衡、亮点不多的问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旅游缺乏一个统揽全局的总体规划,对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没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们要借用专家和群众的智力,通过编制规划,明确定位,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实施路径,避免在发展道路上走弯路。因此,把“全域旅游“提升到战略定位的层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业转型升级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已到了一个层面,只有第三产业的空间还未全面发挥出来。

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课题组2015年7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2014两年旅游产业对GDP直接贡献都超过7%,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都超过10%;旅游产业间接带动增加值超过15 000亿元,对GDP增长拉动点数在1%左右,对GDP增长率贡献超过10%;在间接带动各产业中,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其中交通运输、住宿、旅游购物、餐饮等四个行业对旅游业增加值贡献近90%。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是大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是我国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是稳增长保运行拉动投资消费的需要。

(三)旅游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游消费需求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全域旅游发展要适应城市群发展的需要、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达到道路建设风景化、交通体验休闲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联网+”把智慧旅游项目包装成大项目,从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游客,从而带动投资。

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更能发挥旅游的导向作用!如果我们工作的重点仍然局限在景区景点,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观效果都会受限。要用全域旅游的概念,布局旅游产业发展,发挥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布局的导向作用。”只有通过全域旅游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旅游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水平,对资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

三、以“全域旅游”指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涵盖了多个层面,荟萃了古建筑、陶瓷、民俗、宗教和边塞等多种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开发价值。

(一)“游”

有数据显示,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5万美元,50%以上的居民进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游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消费。

(二)“住”

我国现有12 163家星级饭店(其中四星级酒店2 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合计为514.11亿元。此之还有众多的民宿,为我国旅游出行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三)“行”

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中国出境游市场首次过亿,达到1.07亿人次,已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费国。预计2015年,出境游人次同比增长16%以上,客源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延伸。

(四)“旅游+”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的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关于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旅游同样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是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增长点。

推进“旅游+”,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一业促五化”,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

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以旅游为导向,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镇建设同步推进,对国土资源整理、资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处。统筹各方面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七、新型旅游发展模式?

1.观光型乡村旅游 根据研究,观光型乡村旅游以良田、特色蔬菜、花卉苗木、乡村农舍、溪流河岸等自然景观为主。

2.休闲型乡村旅游 休闲型乡村旅游以乡村风景为背景,以静宁、松散的乡村氛围为依托,提供棋牌等休闲娱乐设施。

3.度假型乡村旅游 度假型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蓝色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让游客乘着习习凉风体验。

4.体验型(参与型)乡村旅游 体验型(参与型)乡村旅游主要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农业生产和农户产品相结合,体验生活。

八、旅游发展是什么?

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活动所引起的系统内外的变化与演进(包含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消费的扩大及旅游活动引起的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变化—良性、恶性;可持续、不可持续)。

九、旅游职业发展策略?

对旅游景点掌握,并且能引导大家

十、旅游发展大会利与弊?

利:形成了新共识。大会明确,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强龙头、促融合、创精品、优环境、增活力、拓市场,发挥独特优势,建设大项目,打造大品牌,形成大产业,加快建设“三地两带一中心”,提升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推动新时代文化旅游发展迈上新台阶。

弊:1.环境污染:旅游会吸引大量的人,旅游活动会造成污染;2.旅游资源的损耗:比如服务设施的损耗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