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日本新年有哪些传统游戏?

来源:www.bhous.com   时间:2023-06-10 12:49   点击:67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日本新年有哪些传统游戏?

日本新年传统游戏。

拍羽毛毽子

新年时,日本妇女儿童喜欢玩一种用羽毛板向上击打羽毛毽子的游戏,分单人击拍和两组对拍两种形式。

羽毛毽子是用无患子的果实和鸟的羽毛做成,寓意孩子们新的一年无病无灾。如果羽毛毽子掉了,就要在脸上涂上墨汁(画圈或叉),日本人认为这样可以避邪。

双六

双六是一种古老的人气游戏,起源于印度,奈良时代(710-794)传入日本。参加者交替从竹筒中摇出骰子,根据点数走棋子,执棋先到达终点者获胜。该游戏参与人数不限,规则简单易懂,适合新年时全家一起玩。

蒙眼拼像

参加者用手巾蒙住眼睛,在画着丑女或不倒翁轮廓的纸上将眉毛、鼻子、嘴巴、眼睛等五官形状的纸片贴上去。

由于参加者被蒙着眼睛,所以会把五官贴得乱七八糟,完成的拼图让大家觉得荒谬搞笑,非常有趣。新年伊始就充满欢笑是件很喜庆的事,因此这个游戏特别受小朋友欢迎。

百人一首

“百人一首”是日本人新年时玩的一种传统纸牌游戏,对参与者的文化素质要求较高,比较风雅。

该游戏共有100张纸牌,上面写有100位古代文人的名字、和歌代表作及手绘像。当吟唱者按一定的顺序吟唱出某首和歌片段时,选手要找出并抢到写有该和歌的纸牌,最后拿到纸牌最多的人获胜。

放风筝

风筝在平安时代(794-1192)从中国传入日本,经过岁月变迁,放风筝逐渐成为日本各地民众喜爱的传统活动。新年伊始,父母放风筝祈祷孩子健康成长;小朋友放风筝,有将自己的愿望寄托在风筝上让其传达到天际的寓意。

拍洋画

拍洋画是19、20世纪在日本流行的一种儿童游戏。洋画是一种质地坚硬的彩色小画片,孩子们把洋画摆在地上,轮流用手掌去拍,或者用洋画去拍洋画,能拍翻即可拿走。该游戏玩法丰富,并且因对抗性和搜集性强,特别受到男孩的喜爱。

剑玉

剑玉是日本最具传统特色的玩具之一,由十字形状的“剑”柄上连接一个带洞小球组成。剑玉是一种非常好玩的技巧游戏,玩家需要运用手腕的巧劲将球准确无误地置于大小底托和棒尖上,可以同时锻炼手、眼、脑等身体协调能力,老少皆宜。

打达摩

一节一节摞上去的薄圆柱的最上面,放着一个不倒翁。玩的时候,必须横着打击下面的圆柱,并且不能把上面的不倒翁打下来。关键是要掌握好敲打圆柱的力度和方向。这个游戏的成败往往在一瞬间,所以紧张刺激、扣人心弦

二、日本新年是哪天?

日本新年

日本新年指的是日本以及世界各地大和族的新春,是大和族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又称正月(しょうがつ、しょうがち)。正月本来是农历的一月,明治维新后改用公历,则用于称新历的1月,截至1月31日都被称为正月。

农历的正月则称为“旧正月”,现在日本人大多数地方不庆祝旧正月(除琉球群岛及一些农村地方外)

日本新年(日语:正月 しょうがつ)指的是公历1月1日至1月3日,相当于其他东亚地区的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也使用夏历修改而来的阴阳历计年,但1873年日本改采格里历之后,大多数地方不庆祝旧正月(除冲绳县、鹿儿岛县的奄美诸岛等地外)。普通的企业在新年期间一般都休息。

年贺状

年贺状就是我们中国的贺年卡,过去是用来向远方的亲友们(正月里无法见面的亲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后来就没有这个界限了。日本人每年每一户家人都要寄出上百张的年贺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打印机逐渐代替了毛笔。但是客气的日本人为了表示礼貌,即使是打印的年贺状上也要亲笔添写上一句表示吉利,鼓励,或者报告近况的话。跟中国一样,年贺状也带有抽奖的号码。

压岁钱(お年玉)

在这个假期里,人们要给他们的子女以及亲戚的孩子一些零用钱,日语叫做お年玉(相当于中国的压岁钱)。这是玩具店铺最繁忙的季节,因为他们要吸引儿童来花掉他们的“お年玉” 。

日本人以前是过两个新年的,即元旦和春节,同我国现在的情况相似。只是到近代才改为过新历年。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夕,日本人也有守岁的风俗,人们一边吃荞麦面条,一边观看电视台为新年编排的节目,男女歌星独唱比赛最受欢迎。午夜时分,寺庙香烟缭绕,钟声齐鸣,而且往往敲一百零八下。据说这是因为《佛经》里有“闻钟声,烦恼清”之句。日本人认为每敲一下,就会去掉一种烦恼,敲一百零八下,意味着清除所有的烦恼。钟声响后,人们涌向神社和寺庙,烧香拜佛,点签算命,称为“初诣”(意即第一次参拜)。据估计,每年从午夜到元旦,

约有近8000万人参加参拜。元旦早晨,全家从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苏酒,共尝青鱼子、黑豆以及稍带甜味的酱油煮小干鱼等。据说这些象征吉祥的食物会带来子孙繁荣、身体健康。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元月1至3日,称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按习惯要吃年糕汤,日本人叫做“御杂煮”。

新年里,各户门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条草绳或用草绳编的圆圈,称为“注连绳”或“注连饰”。有的还摆上一些松竹,叫做“门松”。许多公司大厦门口和街头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牌楼,以示庆贺。人们还将鹤、龟等象征长寿的动物剪纸贴在住宅内外,祈祷平安。同时还根据十二生肖,刻个年肖,相互赠送。

邮政省还大量发行绘有年肖的“贺年邮票”。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之间,互赠贺年片成了最热门的祝贺方式,日本人称它为“飘舞的风筝”,遥致深情。在新年里收到谁收到的贺年片多,谁就会感到新的一年前途美好,财运亨通,格外喜悦。新年里,街坊四邻、亲戚朋友、孩子之间拜年的习惯仍然盛行。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恭贺新年”。

“红白歌大赛”——日本人的“春节晚会”

大晦日

【おおみそか】 【oomisoka】

大晦日就是年的最后一天。通常这一天大家在中午为止就把所有的过年的准备工作做完,到傍晚一家人团聚着开始围炉过年。大晦日的食品有荞麦面,日本叫“年越荞麦”,就像我们中国的饺子。但是有一个过去的俗话却是听说过的。就是女儿好比圣诞节的蛋糕,一定要到25以前嫁出去,男孩子是大年三十的荞麦麺,过了30没有娶也不要紧。

新年习俗

迎接新一年的来临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件大事,从12月下旬开始,家家户户就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有些人家还在门前上方悬挂一根绳子,据说是用来驱逐鬼怪的。

新年到来时,许多日本人会穿着传统的和服去寺庙或神殿,庙殿中的钟敲响108下,意味着每个人在新的一年中都有108个心愿,听钟声还会净化人们的心灵。

庙殿会给每一个来访的人一张白色的纸条,纸条上的话启示你在新的一年中将发生什么样的事,人们看过后会将这些白色纸条挂在庙殿旁边的树上。

新年中小孩会从长辈那里收到“压岁钱”;而大人们则在12月开始就互送新年贺卡,邮局保证所有的贺卡会在元旦以前送到人们手中。

日本只过新年,没有春节。到1月15日前,日本都算是新年。5日这一天,店铺开始营业,股市开盘,批发市场人头攒动,新年新气象,人人心头都在想着去年的事。

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老家山口县,5日这天,鲜鱼拍卖市场一大早就迎来了众多购买者,都是来买河豚的。新年吃河豚,在日本传统中代表着吉利,大伙都是冲这个来的。

河鲀带来福气

河鲀在日语中发音是“fugu”,与“福”(“fuku”)的发音相近。到了新年,为了祈求全年的幸福,很多日本人在新年到来后去买河鲀,加工后拿回家食用。

山口县的河鲀在日本特别有名。1月4日晚上外出打鱼的渔船,5日清晨一到渔港,很多人便去竞价。天然河鲀1公斤大概能卖到2.2万日元(约1700人民币),价格可谓不菲。竞价过程有点像中国西北农村卖牲口,两个人通过一个像袖筒般的布筒,用手指来定价,成交了便把身下的河鲀拿走,不成交的话,卖方就拿着布筒去找别人。即便不去买鱼,单看这拍卖的景象也非常有趣,仿佛“福”就在自己身边。

去掉鱼皮、鱼肝等内脏后,河鲀是一道非常好吃的菜。中国古代有“拼死吃河鲀”之说,其味道之鲜美、毒之剧烈,可从这句话中想象出来。

日本做河鲀料理的大师傅,需要有专业资格。他们的做法也很特别,把河鲀的肉切得比纸还薄,呈菊花形一片一片地摆在盘子里。吃的时候沾上一点略带柚子味的酱油,河鲀的鲜美,在口中瞬间就变成一种“幸福”。

黑豆代表认真

日本人称河豚为“珍味”,不是谁都能在新年吃得上。而普通家庭大都会做一顿非常丰盛的年饭。日本料理中热食不是很多,吃时大都不用加温,拿来即食。他们把年饭盛在双层漆盒里,每层中又分出两个或者4个小盒,一道道小菜就盛在里面。年饭中最不能少的是黑豆(kuromame),与“辛苦、认真”谐音。还有一种小鱼的名字叫Tasaku,谐音“多作、丰收”,也是年饭中必定出场的一道菜。

祈望发财,在哪个国家都一样。用栗子或者是红薯煮好并捣碎,堆出一个小山头,日语称为“金山”,吃在嘴里甜甜的,又有“金山”之意,自然也是每餐必备。

喝酒更是要“三三九盏”。漆器制成的盛酒的小盘,三个一摞放在一起。屠苏酒也是装在漆壶中。主客从上至下拿出小盘,主人便在盘上点一些屠苏酒,客人喝下后再点一次,一个盘子饮用三次,最后完成“三三九盏”的仪式。刚刚用过的盘子经简单擦拭后,下一位客人接着用,包括孩子在内,喝屠苏酒也是每年过年的一个重要内容。

惠方卷

日本人在新年要吃惠方卷。原来,这粗大的寿司卷是日本人为迎接春天而吃的特殊食物,叫做“惠方卷”,而“惠方”是福神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吉利的方向。日本人有吃惠方卷迎接春天的习俗。

“惠方卷”比平时吃的寿司粗而且大,里面卷着七种特殊的食物。为了能够让人们吃到福,日本人借中国七福神之传说,将西葫芦干、黄瓜条、蘑菇、鸡蛋、鳗鱼、干鱼松等七种食物包在寿司里,并起名“惠方卷”。日本人认为,朝向“惠方” 把一个粗大的“惠方卷”吃进去,许下心愿就会心想事成,避灾招福。“惠方卷”再长也不能切断了,因为切断了寿司就等于把福切断了,是犯大忌的行为。

惠方卷的起源有很多传说。有资料记载说是在江户时代,大阪的商人们为了祈祷生意兴隆而吃惠方卷,因此流传至今。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日本的磐列根舍社。在该社举行大型活动时,都要向前来参拜者发放一种寿司,这种寿司叫做“梦福卷寿司”。吃了便可以驱鬼避邪,不切断就吃取不能切断缘分之意,也有卷福的意思。

如今,日本商家把吃惠方卷当作一种促销方式加以宣传,民众也乐于博个好彩头。

听钟声,看歌会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是日本全国休假日。新年是日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日本人把12月31日称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除夕午夜,各处寺庙钟声响起108下,象征驱除108个魔鬼和烦恼,日本人则静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则意味着新年到来。

“红白歌会”是日本的“春晚”。与中国春晚不同,“红白歌会”始于1951年,是一场唱歌比赛。女性参赛者为红队,男性为白队,两队歌手交替上场。

三、日本过春节的时间和中国一样吗?

日本和中国春节不是同一个时间。 中国春节在日本被称作“旧正月”,之所以称为“旧正月”是因为日本在明治时代以前也同中国一样过农历新年,但在明治5年(1872年)12月2日,当时的明治政府宣布废除旧历,明治6年开始采用公历纪年。 于是旧历新年移到公历1月,成为新的正月,原来的旧历新年(春节)就成为“旧正月”。日本尽管已经不过春节了,但在许多年历上还能见到“旧正月”的身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