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资料XX 春联的来历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东海中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山上住着形形色色的妖怪。度朔山上有一株大桃树,上面结满了鲜美甜蜜的大仙桃。这棵大桃树根深叶茂,枝干向外伸展开来,足足有方圆三千里,树上住着一只金鸡。大桃树的东北面有座鬼门,世上所有的鬼都必须从那儿出人。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就派了两个守门神在鬼门口把守,他们是弟兄俩,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还有一只大老虎陪伴着弟兄俩。 每天早上金鸡鸣唱之时,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须赶回鬼域。 神荼、郁垒弟兄俩便在这棵树下检阅鬼怪。这弟兄俩守门可称职了,专门惩治恶害的鬼怪,如果他俩遇到狠毒的恶鬼危害人间,就用苇索把他绑起来,让那只大老虎将他吃掉。所以,任何恶鬼都怕他们。 后来,神荼、郁垒弟兄俩上了天庭,成了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老百姓都拍手称快。于是,在民间,神荼、郁垒弟兄俩成了正义和勇猛的象征与化身。以后每逢过年,老百姓就用桃木制成板块,约七八寸长,一两寸宽,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是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家门两边。人们还在门上画虎,门头挂上苇索,借神荼、郁垒的威风来驱灾压邪,保佑家人一年都平安。神荼、郁垒,成为威震妖魔鬼怪的门神。这种用桃木制作的木块当时就叫“桃符”。现在日本人新年在门前设门松,亲自在门媚上挂一个草绳结子,就是源自中国的这种古代习俗。
1、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 欢度春节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2、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扩展资料:
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春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舞狮子、游龙灯、扭秧歌、踩高跷、耍杂戏等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