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台湾的内容?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面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
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我国古籍中称岛夷,汉晋南北朝时称夷洲,南宋时澎湖已属福建省,元明设巡检司,明末郑成功驱逐侵略者,收复台湾,清初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台湾建省。
1895年为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胜利后归还中国。
现设7市、16县,全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人口2172万(1950年256万)。有汉、高山等民族。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及澎湖列岛、兰屿、绿岛、彭佳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
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岛。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长达7—10个月。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冬风强劲,夏秋多台风暴雨。台湾是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
二、关于台湾的古文?
在古老的中国出现国家机器时,就把中国划分为九州管理,记载这一史实的是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尚书·禹贡篇》。九州中的扬州管辖范围北至淮河,东面至海。书中的“岛夷卉服”就是指台湾。康熙33年1642年高拱乾主修的《台湾府志》中表示,夏商时期的扬州包括台湾。日本学者尾崎秀真也认为“岛夷”就是台湾最早的名称。“岛夷”,台湾的第一个名称。
三、关于台湾的历史?
1. 远古时代,台湾与中国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2、台湾原住民是已知最早居住在台湾的现代人类,其各部族散居台湾,并未建立统一的治理机构。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台湾目前最早的人类化石,命名为左镇人。
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
3、有文字记载台湾的历史可追溯到西元230年,吴人沉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对台湾最早的记述。三国东吴孙权派兵到夷洲(日治时期学者伊能嘉矩在《台湾文化志》中,推断其所描绘的夷州就是现今的台湾。
4、隋唐时期(西元589年—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5、宋元时期(西元960年—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西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元朝也曾派兵前往湾。
6、明朝的福建和郑芝龙海盗集团曾有组织地移民台湾。厦门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自宋代以来厦门与台湾同属一个行政单位,人民密切关系与往来,正如清朝编的《台湾府志》所载:台郡与厦门如鸟之两翼,土俗谓厦即台,台即厦。台湾人民70%的祖籍地源于闽南地区,因此台湾人日常生活中时常使用闽南语与客家话。
7、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欧洲列强,开始把触角伸向亚洲。17世纪初,荷兰侵入台湾。西班牙也占领了部分台湾北部和东部,后於1642年被荷兰接收。荷兰在台南建立热兰。荷兰实行强制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爆发一次较大规模的郭怀一武装起义。
8、1661年4月,南明将领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由金门进军台湾。隔年2月,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明郑时期,郑成功将台湾改名东都,并设立承天府。郑经继位后,改称东宁,设立东宁总制府,当时英国人称台湾为福尔摩沙王国。《清一统志台湾府》称郑经时代的台湾为东宁省。
9、清朝为了消灭明朝残馀势力,清圣祖康熙拒绝了依朝鲜例成为清朝藩属的建议,坚持要台湾执行薙发、易服、登陆的政策,直到清朝攻下台湾之后,於1684年康熙年间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内。
10、清光绪年间因英法列强先后觊觎台湾,闽浙总督上书朝廷,要求福建与台湾两地巡抚分驻、建省分治。1885年慈喜太后下旨创建海军的同时,下诏闽台分治;9月5日,宣布台湾建省,但建省行政工作至1887年才完成,正式名称则为福建台湾省,首任台湾巡抚(1887年更名为福建台湾巡抚)为刘铭传。
台湾省下设3府(台北府、台湾府、台南府),11县(宜兰县、淡水县、新竹县、苗栗县、台中县、彰化县、云林县、诸罗县、安平县、凤山县、恒春县),4厅(基隆厅、南雅厅、埔里社厅、澎湖厅)以及1直隶州(台东直隶州) 。
四、关于台湾的地名?
台湾的地名有很多啊. 跟大陆是一样的嘛.有县市这些之分了. 这是台湾的所有地名. 台北市 高雄市 基隆市 台中市 台南市 新竹市 嘉义市 台北县 板桥市 宜兰县 宜兰市 桃园县 桃园市 新竹县 竹北市 苗栗县 苗栗市 台中县 丰原市 彰化县 彰化市 南投县 南投市 云林县 斗六市 嘉义县 太保市 台南县 新营市 高雄县 凤山市 屏东县 屏东市 澎湖 马东市 台东县 台东市 花莲县 花莲市 金门县 连江县
五、关于隋朝时的台湾?
台湾在隋朝时叫做流求。
在隋朝时期,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隋炀帝曾3次派朱宽、陈棱等人前往流求也就是现今的台湾,9至10世纪的唐末宋初开始有汉族人定居澎湖。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一支由一万余名军士、三十多艘船组成的船队到达台湾, 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六、关于食物的歌曲 台湾?
1、《卖汤圆》一般认为是一首台湾民谣,实际上,这是一首创作歌曲,由20世纪中国出色的词曲作家陈蝶衣和姚敏创作,由方静音首唱,是电影《风雨桃花村》的插曲。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吃汤圆赏灯的节日,该歌就大为流行,该歌被曾被中、港、台多位不同的歌手演绎. 2、歌曲烧肉粽是台湾著名歌星邓丽君演唱的闽南语歌曲,歌曲烧肉粽又名卖肉粽。烧肉粽经过邓丽君演唱以后,许多歌手都翻唱过此歌曲,如童欣,卓依婷,蔡琴等歌手 (多版本)。
七、关于台湾宝岛的歌曲?
台湾歌曲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大陆风靡一时,可谓领一时风.骚。有原创,有翻唱,如红极一时的邓丽君女士的歌曲《甜蜜蜜》、《何日君再来》。
后来台湾校园歌曲也深受追棒,如《外婆的澎湖湾》等等。此外台湾的闽南语歌曲在大陆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最拉风的如《爱拼才会赢》算得上经典。
八、关于宝岛台湾的情况?
台湾(Taiwan),简称“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台北,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台湾省由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共80余个岛屿所组成,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56.84 万,逾7成集中于西部5大都会区,其中以台北为中心的台北都会区最大。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大量的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台湾,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南宋澎湖属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 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建制;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割让与日本;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台湾和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1949年中国国民党当局退据台湾。
台湾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全球领先。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少数民族的南岛文化亦有影响,近现代又融合日本和欧美文化,呈现多元风貌。
九、关于乡愁的台湾诗?
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原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十、关于台湾历史的书籍?
1.《台湾四百年》许倬云著。这本书不厚,很容易读完。作者作为在美国和台湾两地生活的历史学家,观点客观论述严谨,基本上读了这本书就可以从整体上了解台湾近四百年历史的大体脉络了。所以首推这本。
2.《岁月台湾》这本书是从1900年写起,基本上是一年一章的节奏,一直到2008年以来。选取当年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描述和简单剖析。特点是配有很多宝贵的照片,透过这些老照片,还是可以窥探历史上的那些瞬间。
另外,这种按年代编写的书,比较容易理清历史事件的前后关联,读起来也不枯燥。
不足是:观点还是比较“保守”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