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敦煌莫高窟旅游季节7月 敦煌莫高窟旅游季节7月1日 敦煌莫高窟几月份去

来源:www.bhous.com   时间:2023-03-31 07:37   点击:279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敦煌莫高窟旅游季节7月1日

敦煌莫高窟旅游功能?

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是享誉世界的旅游景点,俗称千佛洞,是中国的名胜古迹,更是世界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圣地。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一定有都有一个毕生一定要走一遭的地方。”莫高窟就是那个地方。

二、敦煌莫高窟几月份去

敦煌莫高窟?

位于中国西部边陲的荒原、传统丝绸之路要冲的敦煌地区,是中外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重要的交汇点。莫高窟,在甘肃敦煌东南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宕泉河崖壁上,南北长1618米。莫高窟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据记载,一位法名乐尊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三危山金光万道,状若干佛,他有所感悟,便在崖壁上凿建了第一个佛窟。以后经过历代的修建,在高15米到30米的崖面上,现存洞窟有750多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3000多身,木构窟檐5座,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窟。敦煌莫高窟文物包括建筑、彩塑、壁画和书籍四部分,其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典型佛教艺术形式。北魏、西魏(535—556年)的彩塑和绘画代表早期敦煌的最高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洞窟计有36个,壁画满布于各窟的四壁及窟顶、塔柱各处。除少量纯装饰性的题材外,主要题材包括具有情节性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还有大量的菩萨、飞天、伎乐人、药叉等形象。其中第254窟《萨埵那太子合身饲虎》、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故事》、第249窟《说法图》、第257窟《鹿王本生》、第290窟《佛传故事》等,绘制精美,结构严谨,构思极具匠心,被认为具有高度艺术性,历来为艺术史家所称道。这个时期的敦煌壁画,从取材到表现方法,都保留着印度文化的明显印记。佛传故事与本生故事来自于佛教经典,对这方面内容的图像化叙述也早见于印度本土石窟艺术中,在最初阶段,尽管存在民族特性上的差异,来自异域的形象仍被作为精神的化身而被接受,例如佛陀和众神半裸袒的形象,所有带象征含义的姿势,也沿袭印度的图式,其他如“天竺晕染法”,即以粗略的明暗关系表现立体感,也可以作为技法借鉴的证明。然而对类似姿态、半裸形象等的遵循,主要涉及神性概念的传达,一进入具体描绘,画工固有的经验和眼光便占了上风。例如所敦煌莫高窟第384窟彩塑供养菩萨像绘狩猎场景等,全然呈现出中原地区传统绘画的趣味,他们在不自觉中对佛教图像较感性的部分加以改造,尤其在形体和装束上,从伎乐人、飞天等到较不重要的菩萨,将他们处理成半中国式半印度式的样貌。但整体上,由于北魏时期对异域神的普遍敬畏,画工将现实素材加入佛教图式的意愿仍被抑制,壁画形象大多以粗犷、概念化为特征,画面因此体现出强烈的装饰效果。印度的佛教壁画在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中,表现不少娱乐场面,饮酒宴谈,神通游戏,菩萨人物装饰华艳,委婉多姿,色彩鲜明,却将“降魔变”这样的题材也布置得如同演剧的场景一样,使人并无畏惧之感。反之在敦煌北魏壁画中,常常阴森可怖,围绕苦行故事作画,如舍身饲虎、强盗挖目等,线条与色彩,也是粗犷而强烈,看不出柔和与可亲之情。莫高窟第249窟、第257窟壁画所呈现的火焰般颤栗,表现出一种炽热的激情,令我们想起哥特风格的基督教绘画,佛、菩萨、飞天等形象,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基督教早期绘画中的圣人和天使。而实际上,那不过是古代帛画及汉代画像砖艺术的一种延续,如同我们在顾恺之的作品中曾经看到的,其实是以传统方法,如飘举的锦带、纷繁的散花等中国式装饰,加诸印度式形体之上,将庄严、沉寂的场景布满流动的云气,显得丰富、神秘。多处《狩猎图》、《鹿王本生图》,将佛经故事里的情节与汉代画像砖的射猎图案合而为一,人和动物的象征化表现形式都顺应了佛教传播的启示性叙述;配景方面,山川、树木的表现则借助了莫高窟所在地域的现实素材;在设色上,用土红色做底、以便施加厚色的画法,亦为汉代铸金银工艺品、漆器以及墓室绘画所常见。第254窟《降魔变》,绘释迦牟尼端坐正中,与佛作对的魔王波旬站在其膝旁,波旬手下三名魔女“可爱乐”、“能乐人”和“欲染人”及其他魔众,象征施展于佛陀的色欲诱惑和武力征服,但佛自巍然入定,魔王技穷,随即地动山摇,波旬昏倒,三魔女变作老丑之妪,众魔头分崩离析,各自逃散。壁画采取了在同一画幅中平铺直叙、比较质朴的表现方式,与其说叙述了整个故事,不如说以动静对比的形式,即山崩地裂、群魔乱舞的情节和场面,衬托佛的伟大、庄严和安详。画面内容强烈的宗教性和使人惊怵的惨烈景象,使画家忘却了传统的、世俗化的审美情怀,北魏的这部分佛教绘画比任何其他中国古代美术作品表现出了更多异质元素,这种倾向在随后到来的隋、唐时代即得到了修正。莫高窟隋、唐时代的壁画,所专注的表现题材从强调牺牲、苦修、觉悟的佛传和本生故事转向净土变相(就是用图画渲染、描绘西方极乐世界之美景)、经变(依据佛经绘制之画)以及佛陀菩萨等的肖像。内容较之过去更丰富,色彩也比较绚丽,表现的境界也更广大。当时最流行的是佛教净土宗,因此净土变相在壁画中表现得最多,约占228壁。其他如乐师净土变相,报恩经变相等,也采取净土变相作为主要的部分。莫高窟有唐代壁画与彩塑的洞窟达207个,分初、盛、中、晚四期。其重要的洞窟,如初唐的第220窟,造于贞观十六年(642年),盛唐的第335窟,造于垂拱二年(686年),第130窟和第172窟,造于开元、天宝年间。中唐的第112窟,晚唐的第156窟等,都存有辉煌的作品,可为唐代佛教美术的代表。隋、唐壁画在形象塑造上超越了北魏时期的符号化图式,肖像画导入主要人物的描绘。如第103窟的《维摹诘像》中须眉奋张、目光如炬、达观睿智的形象,包括举止穿戴,已全然是华夏面孔,而无半点异域特征。第285窟西魏壁画中的仕女与顾恺之的画风极其相近,而220窟壁画中的帝王像,与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几乎出自同一手笔。净土变相以富丽的物质现象,显示佛教许诺的理想境界,但其中一切迷人的事物都是有现实依据的,举凡狩猎、宴乐、车辇、泛舟,百戏、歌舞、耕耘、饲牲、经商、行医,无不出于唐时社会生活的写照。美术史家多将唐代列为中国山水画定型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绘画极少有真迹留存,莫高窟壁画中的山水画也就成为推想同期山水画面貌最可靠的根据。从壁画保留的山水图式看,唐人所崇尚自然山水仍是富于野性的,既有令人神往的苍山翠岭、松壑飞泉,也有在山涧奔跑的野兽。以莫高窟第158、159、217、220等窟相同主题的壁画为范本,典型的《西方净土变》描绘佛端坐于莲花座,左右有陪伴的菩萨、护法的罗汉、天神和力士,以及众多供养菩萨,众神雍容富贵、仪态万方。佛的座前是一部伎乐,即助兴的歌舞表演者,乐队分立两侧,演奏当时所有的乐器。佛座周边尚有七宝池等美景,池中青莲引茎长扬,荷花怒放,锦禽戏水;又有金银铺地,琉璃照耀,天女散花,童子在台前嬉戏。伎乐表演,或独舞,或对舞,十分娱人眼目。而佛仍静坐沉思,神情安详。唐人尚享乐、奢华,与早期佛画渲染牺牲、苦修的说教格格不入。莫高窟唐代经变壁画作了变通,如“法华经变”。《法华经》主张彻底得道,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并不容敦煌莫高窟第194窟唐代彩塑易,须经过艰苦漫长的修炼。世人多畏惧艰苦,往往半途而废。于是佛以“方便说法”引渡众生。《法华经》用“化城”的故事作隐喻,给信众以启悟。这个故事是说:一群人去远方求宝,要经过漫长的“险难恶道”,大约走了许多路,众人疲惫不堪,而且感到“怖畏”,产生“退还”之念。是时,一位“导师”以方便法化出一城,楼台亭阁、园林流水俱备,众人看到莫不欣慰,便进得城门,但求安稳,以为已经“得度”,不欲前行。导师见状,又将城池化去,并告诫信众,这只是暂时休憩之处,不可就此满足,只有继续发奋前进,才能“共至宝所”。莫高窟第217窟《法华经变之化城喻品》将那座“化城”美妙而生动地展现出来,辅之以画家的想象,勾画出一幅明朗开阔的风景画,画中充满故事叙述的细节。对“供养人”,即石窟艺术的资助者的描绘,也成为莫高窟唐代壁画的突出现象,最有名的是第156窟的《出行图》。张议潮是晚唐时期敦煌所在西北地区的政治首领,《出行图》分别描绘了张议潮及其妻子出行狩猎或凯旋时的盛大场面。张议潮骑红马,骑兵夹道护卫,鼓乐号角齐鸣,后有狩骑,还有飞奔的猎犬和黄羊。另一幅《宋国夫人(张议潮之妻)出行图》,宋氏骑白马,簇拥着侍从和车马,人物鞍马造型,犹如韩干的《牧马图》与《夜照白图》,并有载歌载舞的舞女、乐队,尤其生动的是,前面尚有一组杂技百戏,亦有鼓乐伴奏,其中所绘爬竿表演,极为真切有趣。在一座佛教石窟中,画家如此卖力,描画地方世俗权贵的奢靡、铺张场面,固然是对其赞助之功的颂扬,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唐朝社会生活及其佛教信仰的特色。莫高窟唐代壁画标志着佛教艺术中土化的完成,也可以说是适应了中国民族性的佛教教义与中国传统绘画形式达到统一。人物造型克服了北魏时的粗糙和概念化,变得丰富和充实。用线与用色精妙结合,既富丽堂皇,又有磅礴的气势,显得明净、调和。成于贞观十六年(643年)的莫高窟第220窟初唐壁画保存完好,可以了解唐画设色敷彩的高度成就。

三、敦煌莫高窟旅游时间

敦煌莫高窟形成时间?

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

四、敦煌莫高窟什么时候是淡季

敦煌莫高窟重量?

莫高窟,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

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

形成巨大的规模,

有洞窟735个,

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第96窟的弥勒坐像最高,为35.6米。

它的重量还没有测量过!

五、敦煌莫高窟最佳旅游季节

敦煌莫高窟口号?

1、和谐敦煌莫高窟,生态家园。

2、巴蜀敦煌莫高窟,胜境大足。

3、文化圣殿,人类敦煌莫高窟。

4、敦煌莫高窟古韵,丝路新风。

5、世界看敦煌莫高窟天下美甘肃。

6、飞天敦煌莫高窟梦,古道黄河情。

7、人类的敦煌,世界的甘肃。

8、大道丝路,大梦敦煌莫高窟,大美甘肃。

9、文载丝路,博览天下,汇聚敦煌莫高窟。

10、游敦煌莫高窟一饱眼福,品葡萄满口溢香。

11、保护敦煌莫高窟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12、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推进敦煌莫高窟经济可持续发展。

13、漠漠黄沙莫高窟,塞北边陲一明珠!灿烂明珠莫高窟,照耀你我他!

14、艺术的瑰宝,智慧的结晶。

15、你有埃及金字塔,我有敦煌莫高窟。

16、千古文物哪里有,应有尽有莫高窟。

17、莫高窟,千年沙漠的互换,让人浮想联翩!

18、敦煌莫高窟,边陲明珠,莫高奇窟,美不胜收!西北明珠,九天揽秀!

六、甘肃敦煌莫高窟什么季节去最好

什么季节去敦煌莫高窟最好?

秋季,八九十月份是最保险的选择。

敦煌莫高窟位置偏远,一般人都是长途旅行,会一次游览多个景点,其中就包括莫高窟。

莫高窟所在地区八九十月都有相当值得观赏的景点,如八月青海加敦煌张掖环线相当不错,九月十月河西瓜果成熟加上同处酒泉区域的胡杨林之旅也是不错。

八九十月之外可能遇到莫高窟的淡季,好处是能多看四个窟,说大一点就是能多看50%的石窟。如果是真爱可以考虑。

七、敦煌莫高窟几月份旅游合适

敦煌莫高窟之父?

他就是乐尊和尚,史书上记载是中国敦煌莫高窟的开创者。他在敦煌开凿了其历史上第一个石窟,从而开创了敦煌璀璨的佛教文化。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

八、敦煌莫高窟旅游季节7月9日

莫高窟旅游这个季节安全吗?

敦煌整个城市还是非常安全的,七八月份是敦煌的旅游旺季,然后莫高窟的门票还是需要提前预约,刚刚获得门票预约方法是在关注莫高窟的,景区微信公众号上面可以买。然后是提前一个月放票,所以说你可以提前预约一下。

然后因为,敦煌也是在中国的西北地区,现在白天的时间肯定都很短,所以说其实,白天有玩的时间也不多。

九、敦煌莫高窟旅游旺季

敦煌莫高窟海拔?

敦煌莫高窟 经度:94.809133,纬度: 40.041476,海拔: 1334米。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距离敦煌市东南25公里。

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国学大师季羡林 (1911-2009)

敦煌莫高窟前世和今生:

据唐代圣历元年(698)李克让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莫高窟者,厥初,秦建元二年(366)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仗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于僔师窟侧更即营建,伽蓝之起,滥觞二僧。”此后,北魏宗室东阳王元太荣、北周贵族建平公于义先后出任瓜州(敦煌)刺史,信奉佛教,莫高窟的开窟造像活动逐渐发展兴盛起来。

隋代统一南北,击败西北的突厥和吐谷浑侵扰,保持丝路畅通,商贸繁盛。文帝和炀帝倡导佛教,在敦煌大兴开窟之风。唐王朝前期,敦煌经济得到稳步发展,丝绸之路全线畅通。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而衰,吐蕃大力扶植佛教,佛教势力迅速膨胀,推动了莫高窟继续兴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敦煌石窟的营造达到了极盛,敦煌文化进一步凝聚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以及来自印度、西亚、中亚的文化。宋景佑三年(1036)和南宋宝庆三年(1227),敦煌先后为党项羌和蒙古族占领。西夏和元蒙统治者笃信佛教,敦煌莫高窟作为佛教要地,依然受到重视,仍有建造。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沙州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开始被人们注意。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

1950年国家将1944年建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开始了对敦煌石窟文物的保护。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同属敦煌石窟艺术体系,也都是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十年来,敦煌研究院完成了敦煌莫高窟九层楼木建筑落架大修等数十项重大文物保护维修项目。莫高窟一年接待游客的最大容量是15 万至18 万人次,但近年来,游客逐年递增,2010年更是达到55 万。在旅游旺季,每天都有几千名游客走进莫高窟。

敦煌石窟艺术的创造和发展,代表了中华民族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传统。

附:经Google测量的敦煌莫高窟经纬度和海拔示意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