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橱窗广告违法的处罚案例?
案例】
鄞州区宁东市场监管所接到举报,称某公司在天猫网上销售的某品牌多功能灭蚊拍在网页上标有“灭蚊时长20天”的字样,该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总结】
“灭蚊时长20天”的表述,是在待机状态下,还是持续使用情况下保持有效灭蚊能力?不准确、不清楚、不明白。
当然,本条也不是一刀切,上述内容商家可以选择不表述,如果表述了,就要“明明白白”。“真话说一半也是谎言”,主要是打击一些商家打擦边球,说话说一半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3
广告中表明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附带赠送的,应当明示所附带赠送商品或者服务的品种、规格、数量、期限和方式。
【案例】
北京市房山区某电器专营店开展促销活动,门口的广告中声称“买一送一,送货上门”,顾客花1580元购买了一台全自动滚筒洗衣机。结果第二天,李某发现送的洗衣机与买的不是同一品牌也不是同一型号,而是一个价值300元左右的小洗衣机。
再比如:宣称“买一送一”,实际上买一双鞋送一副鞋垫;宣称“买一送一”,实际上买一桶油送一小瓶酱油。
【总结】
赠品一定要标明五要素——品种、规格、数量、期限和方式,做到一不得——不得赠送假货(《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不得将质量不合格的物品作为奖品、赠品。”)
二、行政拘留程序违法案例?
如超时办案,一人询问,被拘留人未看笔录,也未签字,办案人未告之权利义务等。
三、民事违法行为案例有哪些?
举例子
民事违法行为:1买卖双方签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发放一半的货物.这是涉嫌违反合同法.2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他人艺术照片展出,招徕顾客的做法涉嫌违法民法.3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作品,涉嫌违反著作权法.4商家未经授权使用"可口可乐"商标涉嫌违反商标法.
行政违法行为:比如发垃圾短信骚扰同事,这种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行人乱穿公路可能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
生产不合格产品违反<<产品质量法>>行政机关罚款不合程序可能违反<<行政处罚法>>行政机关滥用职权授予许可权可能违反<<行政许可法>>
四、公益广告违法案例分析?
公益广告违法的案例包括进行虚假宣传,一牟利为目
五、律师违法案例
律师违法案例
律师是司法领域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职责是代表客户处理法律事务,维护客户的权益。然而,也有一些律师因为各种原因而涉嫌违法行为。律师违法案例在社会上经常引起关注和争议,因为法律界人士的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律师这一职业的声誉,还可能对司法公正造成负面影响。
律师违法案例的种类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律师徇私舞弊、挪用客户资金、律师擅自代理不能代理的案件等行为。这些违法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法规,更违背了律师应当遵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
在处理律师违法案例时,司法机关需要依法严肃处理,严格依法裁决。律师一旦被确认有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包括罚款、吊销执照等处罚。这也体现了法治社会对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公正的决心。
律师违法案例的影响
律师作为执业律师,其行为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一旦律师违法行为暴露,将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 1. 影响司法公正:律师作为法律服务的提供者和司法机关的重要参与者,其违法行为将严重损害司法公正和律师行业的信誉。
- 2. 伤害客户利益:律师违法可能导致客户权益受损,甚至蒙受重大损失。客户信任的破裂也会对律师行业形成负面影响。
- 3. 影响律师行业形象:律师作为法治社会的守护者,其违法行为将严重损害律师行业整体形象,使公众对律师产生负面印象。
因此,对于律师违法案例,司法机关和行业协会都应该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和监督体系,确保律师依法履行职责,维护法治和司法公正。
如何预防律师违法案例
为了防范和减少律师违法行为的发生,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 1. 健全法律制度:建立法律规范和监管机制,明确律师的行为规范和职责,加强对律师执业行为的监督。
- 2.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律师的法律素养和职业道德,加强律师职业操守的培训和教育,引导律师依法执业。
- 3. 强化行业监管:完善律师行业自律机制,建立律师行业协会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律师行为的监督和指导。
- 4. 提升社会监督:倡导社会各界关注律师行业的发展和健康,加强社会对律师违法行为的监督和举报。
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律师违法案例的发生,维护律师行业的良好形象和社会公信力。
结语
律师作为法治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业行为直接关系到法治和司法公正。律师违法案例的发生不仅损害了律师这一职业的声誉,也影响了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因此,司法机关、律师行业协会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律师行为的监督和管理,预防和惩治律师违法行为,维护法治和司法公正。
六、婚姻法违法案例及分析?
王男与刘女是同村村民,1985年两人确立恋爱关系,1986年4月在家大摆宴席举行了结婚仪式,但未办理登记手续.而后便以夫妻名义公开同居生活,村民也认为他们是夫妻.时王23周岁,刘20周岁。
1987年生一子王一.同居期间两人盖房5间,并制备了拖拉机一台及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物。1989你那王外出打工在城市租房居住,有他丧偶的房东在接触中产生感情并发为同居关系。王开始觉得有愧还经常回家看望妻子和孩子。1992年女房东为他生了儿子后,王便不再回家,也不寄钱。女房东在有了儿子后,便要求其一妻子离婚与自己结婚。
王某认为这样等的时间太长,于是他们于1994年在酒店大宴宾客,宣布结婚,之后便以夫妻名义外出度蜜月。乡下的刘某听到这一消息非常气愤,于1994年3月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王某与女房东的重婚罪,并要求与王离婚,解决共同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根据案情回答王某与刘某的同居关系是否构成事实婚姻?并阐述理由。
婚姻法案例分析答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思》的规定: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记办法》施行之后,1984年2月1日《婚姻登记条例》施行之前,未经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的,一方起诉“离婚”,如同居时双方均符合结婚的实质条件,可以认定为事实婚姻关系。
王某与刘某同居时,第一,未依法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欠缺结婚的法定形式要件;第二,具有目的性和公开性,即双方当事人具有终生共同生活的,并以夫妻名义公开共同生活,被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第三,同居时,王某已年满22周岁,女已满20周岁。以上三个条件均符合他们“同居”时的实质条件。
故,王某与刘某的关系构成事实婚姻。
七、案例:怎样界定合法辞退与违法辞退?
用人单位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或者说辞退、开除)分以下三种情况,可以对照下属于哪种情况,应该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而没有支付给的,可以在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没有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的本人工资,俗称2n;
2、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规定情形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中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的,应该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n;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并且没有提前1个月通知劳动者的还应多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俗称n+1;
3、如果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的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也不需要提前通知;但是,这需要用人单位举证并且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以下情况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进行赔偿。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八、公益诉讼违法排污案例法律依据?
违法排污发生了,可能当时没有直接受害人,但违法排污确实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会在以后不确定的时间和不确定的受害者身体受到伤害,或经济上受到损失。因此要进行公益诉讼,起诉违法排污者。
九、违法广告监管的主要法律制度最新案例?
最新的违法广告监管案例是2021年3月17日广告自律委员会发布的通告,公布了20个违规广告案例。其中,主要的法律制度包括《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规定》、《医疗广告审查发布标准》,以下是其中几个案例:
1.侵权广告:猎豹安全浏览器发布了一则侵犯视频游戏公司版权的广告,宣传自己能够“免费玩任天堂游戏”,被认定为侵犯版权、误导消费者的违规广告。
2.虚假宣传广告:OPPO手机在广告中宣传其5G手机能够“突破5G极限,速度是4G的10倍”,被认为虚假宣传未得到证实。
3.医疗广告违规:北京华夏医院发布的医疗广告中,涉及虚假宣传、将未经证实的偏方作为治疗方法等,被认为违反《医疗广告审查发布标准》的相关规定。
以上几个案例都是被广告自律委员会和有关部门认定的违规广告案例,相关企业被要求停止发布此类广告,并接受公开道歉等处理。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我国对于违法广告行为的严格监管态度和措施。
十、违法劳动经典案例100篇
违法劳动经典案例100篇
就业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一些违法劳动行为,对雇员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为了揭示这些违法劳动现象并保护员工权益,我们汇总了100个经典的违法劳动案例,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引起对违法劳动行为的警觉。
1. 拖欠工资
拖欠工资是最常见的违法劳动行为之一。例如,某家餐馆老板迟迟不支付员工一整个月的工资,甚至有些员工连续几个月都未收到工资。根据劳动法,雇主必须按时支付员工工资,而不得擅自拖欠。雇员可以通过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 超时工作
有些雇主会要求员工超过法定工作时间工作,但却不支付加班费。这种行为不仅违法,也侵犯了员工的基本权益。员工可以咨询劳动监察部门了解自己的权益,必要时可以采取法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 随意解雇
根据劳动法,雇主不得随意解雇员工。只有在特定情况下,雇主才能解雇员工,例如员工严重违反工作纪律或盗窃公司财物等。如果员工被无理解雇,可以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己的权益。
4. 违法雇佣童工
雇佣童工是违法的,这涉及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童工的使用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也违反了国家法律。如果发现雇佣童工的情况,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5. 恶意欺骗员工
有些雇主为了获得更大利益,会采取欺骗手段,例如在面试时夸大工资待遇,却在入职后违约;或者在面试时隐瞒工作的真实情况。这种恶意欺骗员工的行为不仅违法,也伤害了员工的权益。雇员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寻求法律支援,维护自己的权益。
.....通过这100个经典的违法劳动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就业过程中不同雇主存在的各种违法劳动行为。如果你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千万不要忍气吞声,必须要尽快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咨询法律专业人士的意见,或者寻求法律援助。只有当我们掌握了自己的权益并勇敢维护时,才能真正实现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